首    页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揭秘科学家的任性之举:挖土那事!
日期:2023-10-21

撰稿:祁福良  杨舒雅    审校:佘容  杨晓燕

科学家也会任性,特别在挖土的时候!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情况,全世界科研工作者都在挖土,

But,大家挖土的方法各式各样!

图1 在最近发表的100篇关于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期刊文章中,沿着土壤剖面的采样方法。每一个线条代表一篇文献;红色线条代表其实施了分层采样,绿色节点代表其分层的位置。

这样会不会出问题呢?

为此,东喜的老师和同学们上场啦!

2 云南大理苍山采样

大家扛起小锄头,云南大理的苍山上,不同的海拔高度认真挖呀挖每个样点都挖到50 cm深,并且按照5 cm一层分10层,把每层的微生物均做了分析。

3 采样方法示意图

神奇的结果出现啦

土壤样品采集总深度和土层都对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影响尤其明显,如果采集35 cm的深度,能发现的微生物丰富度只有采集50 cm深度时的80%

4 各土层特有的细菌、古菌、真菌和总微生物ASV 数量。ASVAmplicaon Sequence Variant,扩增子序列变体的缩写,指的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的物种信息,可以理解为物种。样本采集自不同土层:L10-5 cmL25-10 cmL310-15 cmL415-20 cmL520-25 cmL625-30 cmL730-35 cmL835-40 cmL940-45 cmand L1045- 50 cm.

而且不同采样深度及不同土层所得土壤微生物海拔格局也不一样,其中浅层格局最明显。此外,不同采样深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5 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ASV数量的海拔格局。图列信息见图4

6 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上图:βNTI指数;下图:各群落构建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左图:细菌;中间:古菌;右:真菌。图列信息见图4

所以,佘老师提醒大家,挖土要认真,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分层,最好采集到35 cm以上的深度;丐版的呢也得要25 cm,加强版可以增加到35 cm,当然,50 cm最上乘

详情,请点击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3.e0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