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中缅边界北部跨境保护空缺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9-08-12

  撰稿: 杨寅   任国鹏

  中缅边境北部的高黎贡山北部是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三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汇合地,其森林覆盖率达85%,已有记载的高等植物5500多种、鸟类486种和哺乳动物117种李恒,个人通讯;Xue, 1995;Dumbacher et al., 2011。该地区跨越五个纬度,山高坡陡谷深,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极少数保存了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到高寒草甸过渡的地区。也正因为林密坡陡并且雨季长达八个月导致该地区难以开展实地调查,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实地调查也难以获得较大地理跨度的详实生物多样性数据。

  本地生态知识(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LEK)可用于估计野生动物局部平均丰度并检验平均种群趋势。成本分析显示通过样线调查调查获得的野生动物信息比从LEK获得的信息贵100倍(Anadón et al., 2009)。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开展合作,在高黎贡山怒江段对32种特征独特的物种进行了三维地图(3D-Map)辅助下的分布范围访问调查,并对一些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以核实访查数据的可靠程度。其中,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戴帽叶猴(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和高黎贡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受威胁程度较高的旗舰物种,被选出用作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类群。以这5个物种的分布数据为基础,研究团队构建栖息地分布模型并运用多标准决策分析来分析保护空缺并规划高黎贡山跨界保护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中有83.4%(10,398.7km2)具高生物多样性的野生生物栖息地未受到保护,包括位于中缅北部边界的六个由河流和人类社区隔离的区域。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区域应该是保护优先区域,应指定为跨界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弥补该区域的保护区网络的间隙。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靠、快速和综合的方法,可成功应用于评估难以获取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其他山区的保护优先事项并制订保护政策。

研究论文 “ Identifying  transboundary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in  a  biodiversity  hotspot  of  China  and  Myanmar:  Implications for data poor mountainous regions” 刊登于国际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刊物 Global Ecology & Conservatio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国际山地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该项研究。

参考文献

Anadón, J. D., Giménez, A., Ballestar, R., & Pérez, I. (2009). Evalua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s a method for collecting extensive data on animal abundance. Conservation biology, 23(3), 617-625.

Dumbacher, J.P., Miller, J., Flannery, M.E., Xiaojun, Y., 2011. Avifauna of the Gaoligong Shan Mountains of western China: a hotspot of avian species diversity. Ornithological Monographs, 70, 30e63.

Xue, J.R., 1995. Gaolig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