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微生态与鸟生态的“爱情”碰撞
日期:2022-07-08

撰稿 | 姜林 安睿  审校:佘容

一份迟到的告白~

2022520,以本院研究生姜林为第一作者撰写的野生鸟类对微生物传播影响的论文《鸟类传播捕食线虫真菌的可能性探究》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野生动物学报》杂志上。

鹊桥搭起的不止是爱情,还传播了微生物

野生鸟类身上携带了大量的微生物,能够传播微生物到世界各地。对于许多的疾病,如禽流感等,鸟类都是重要的传播载体。那么鸟类对微生物的传播,除了传播致病菌,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之外,野生鸟类对微生物的传播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野生鸟类的不同部位对微生物的传播有什么不同吗?

对此,小姜同学也深感疑惑。于是开始和她的团队成员一起,选取南涧凤凰山、云龙天池保护区和剑川剑湖保护区为采样地,捕捉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并对它们的脚趾、脚爪鸟喙翅下覆羽、尾下覆羽等部位以及粪便进行然后选取了捕食线虫真菌( nematode-trapping fungiNTF)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培养。

采样

注:A为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B为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CD为雾网布设图。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鸟类捕食线虫真菌的检出率大不相同:留鸟和已到达越冬地候鸟检出率高于尚在迁徙途中的候鸟;留鸟和已到达越冬地候鸟检出率相差不大;与林鸟相比,水鸟的检出率更高。

E:小论文分子形态形态图片.png形态图片

野生鸟类携带的捕食线虫真菌孢子形态

作者推测,这可能与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捕食线虫真菌喜好的生境有关:捕食线虫真菌的原生生境是土壤,因此,与土壤接触的趾爪部位自然更容易携带捕食线虫真菌。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认识到鸟类能够通过脚趾和脚爪携带捕食线虫真菌,鸟类的生活习性决定其携带捕食线虫真菌的能力捕食线虫真菌中的广布种更容易被鸟类携带和传播。野生鸟类这种对捕食线虫真菌的携带和传播作用可能会对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影响。

小姜同学提醒大家,需要大家多多关注野生鸟类对微生物的携带和传播作用,及其对微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哦。

论文作者:

姜林(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邓巍(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李飞腾(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谭坤(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

张淑霞(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

杨晓燕(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云南省创新团队)

更多详细信息,点击原文获取:DOI10.12375/ysdwxb.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