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教学成果 >> 实创风采
实创风采
实践创新部简介
日期:2019-09-01

我们是谁

  

  大理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部简称实创部 (英文名为“实创”的音译:STRONG),是培养大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团队,也是大家互动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创业竞赛的平台。

  我们做科研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这其中不止有显微镜下的光圈,还有追逐猴子的脚步;不止有实验室里的标本,还有上山下海的行程。在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多个小组,研究涉及遥感监测、动物行为生态、保护生物学、流域生态学等多个方向,研究类群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此外,我们凭借生物、环境等专业的基础和已有的科研力量支持尝试创新创业,协助学校组织承办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比赛、科研学术论坛等活动。例如“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研基金等等。

  十年磨一剑,团队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也有了瞩目的成果。2015年,以实创部为基础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荣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是全国入围的50个团队之一,是当年云南省唯一一支当选团队。

  

  

我们的过去

  实践创新部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科研部。2010年,科研部组建了大理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以面向大理大学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同学。2016年,我部门由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科研部更名为实践创新部,简称实创部。

  十余年间,我们的团队构建日臻完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仪器设备持续更新、办公场所一再优化、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多。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相信新一批实创人承继实创部“笃慎博达”的理念,继承艰苦奋斗的传统,书写实创部崭新的未来。

  历届部长

  

  

  

我们的队伍

  实践创新部由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直接管理。实创部设有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管理委员会兼任,并实行分层管理。设有主管老师1名,职能小组1个,科研小组6个。其架构如下:

  

小组简介

编辑组是负责实创部宣传、材料组织、文案编撰、材料管理等工作的小组。具体包括实创部宣传册制作、学生手册编撰以及各类申报材料、宣传稿件的撰写。编辑组在行政上与其它小组平行,组内成员均来自其它研究小组,是实创部的职能部门。

  

行为生态与保护学研究组主要从事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以此为主线,通过多物种、多因子和多维度的长期系统检测,探讨动物行为和多样性形成、维持和演化的机制,阐明灵长类物种的生态学功能,力争在生态学理论和区域保护创新上有所突破。

  

空间分析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有效地调查和研究生物多样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手段,结合传统调查方法,研究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另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调查得到的森林覆盖率为其他研究提供辅助和有利的支持。

  

鸟类组从不同尺度开展鸟类对栖息地的利用研究、探讨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影响,使用鸟类这一生物指示类群评价生态环境变化等。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鸟类行为生态学、鸟类多样性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维持机制。

  

微生物研究组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微生物资源保育、开发与利用研究。利用三江并流区域优势,以代表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生物空间分布、种群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生物起源及演化研究;从不同生境中分离纯化菌种资源,建立三江并流区菌种保存中心;开发具有生防、药用及其它应用价值的各种菌种资源。

  

无脊椎动物组以无脊椎水生和土壤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生生物、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为基础探讨物种多样性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该组的研究方向有:土壤线虫类、水生类、非生物因子检测。

  

植物组利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开展苍山植物研究。以苍山典型、特有、濒危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为切入进行资源现状调查和迁地保护。结合三江并流区域独特的气候、地形,丰富生物多样性开展植物学研究。

  

  

我们的生活

  因为对科研的热爱,对未知探索的追求,志同道合的理大学子们相聚于此,用一份真诚与热血筑起了大学生科技协会。我们协会自成立以来,在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带领下成功举办了多次关于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科研活动,在号召理大学子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中取得成就。

  

  

  研究院在拉沙山、塔城等地建立了多个野外基地。在野外工作的过程中,要顶着烈日,有时还要顶着风雨,但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苦中作乐,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更感受到其中的科研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让同学们体味劳作过程的艰辛,我们才会更加明白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

  面朝黄土背朝天,卷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在苍洱之间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农田,在里边我们自己栽种瓜果蔬菜、绿植盆栽。在车水马龙之间寻求和保留一份真我。汗水夹杂着收获的喜悦,这样的体验好不快活。

  

  

  科研活动始终贯穿我们整个学习过程,这些活动为我们的科研生活添彩,也给我们增添许多生活情调。我们卷起裤腿、背着装备上山下海也有别样体验,这里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夏令营,在接触大自然,锻炼自我意志的同时还能从中得出科研成果。这种体验怎一个“妙”字了得。

  

  

  实验是生物学基础,很多研究将回归到实验室中沉淀以候绽放。我们怀揣着梦想、不甘于平凡,在昂贵的仪器旁一次次路过,在烧瓶、锥形瓶的折光里忙碌。实验室工作是严谨而有序的,但绝不像想象中那样枯燥乏味。

  比起野外基地和实验室,办公区似乎更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学们会在这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整理分析数据,最后所有实验室和野外得来的数据都会在这里切磋琢磨,继而形成文章。今天你所看到实创部办公场所宽敞整洁,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但需知没有实创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沉淀就没有如今的实创部。

  

  

  庄子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本着守一处和的理念,研究院利用有限经费设立了“守一奖”和“拔尖奖”,鼓励和支持在实践创新中成绩突出的成员。“守一奖”和“拔尖奖”每年评选两次,最高奖金达8000元。在这样的奖励机制下,同学们努力学习、沉静内心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

  实践创新部历来以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创新思维为首要目的,大力挖掘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新思想、新理念。特此我们创办了大学生学术论坛,为学子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学术知识,展现自我想法的平台。

  

 

我们的成就

  实践创新部成立十余年来,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践为基础,多次组织和承办了学校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学术论坛等活动。在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带领下,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9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8届。获得了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2项、省级24项;参与及协助组织了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9届,累计主持省/校/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80余项。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在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组织指导下,隶属于实践创新部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脱颖而出,喜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以实创部为基础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申报成为2017年度云南省“共青团员先锋岗”。

部分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