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低投入保护区也能发挥作用! Paper parks may work!
日期:2019-06-10

  撰稿:黄志旁

  从 1956 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至 2015 年中国的保护区数量增至 2740 个,增加保护地一直是中国应对保护压力的一个重要政策。然则受限于资金和人力,中国的保护区常被质疑缺乏有效管理,被称为 “纸上保护区 (paper park)”。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局李迎春 摄

  比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高黎贡山保护区南北长 400 公里,总面积达 4055 平方公里。其中,高黎贡山保护区怒江管护局的管辖面积为 3237 平方公里,但在保护区建立后 10 年(1997年),才有职工 46 人,也就是说每 1000 平方公里仅有 12职工,远低于 2000 年时的全球平均水平(每 1000 平方公里 27 人)。高黎贡山保护区每平方公里的资金投入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由于资源投入少,这些保护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效果一直受世人质疑和令人堪忧,然则很少有研究对这些纸上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价和研究,特别是从长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分析。

  为此,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肖文研究员团队,以 Mishimi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这一高黎贡山的旗舰物种为对象开展了保护效果评估。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黎贡山羚牛的信息一直都很少。研究团队改进了传统访查技术,采用三维可视化地图访查技术(3D-map-based interview survey, 3DIS),对怒江州怒江西岸 78 个居民点近四百位经常上山的当地村民进行访查,获得了 254 条羚牛分布信息,这次对该羚牛物种的首次系统调查与研究。按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将羚牛分布信息分为建设前期 (1980前)、中期 (1981-2000) 和后期 (2001-2012),结果发现,发现随着时间变化,保护区内羚牛分布记录的比例升高,而保护区外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即使在资金和人员都匮乏的情况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对羚牛的保护依然成效不错。研究支持了在资金和人员都缺乏的情况下,先行规划和建立保护区的策略是可行的。但长远地看,保护区得到稳定的人员和资源投入,能更好地保证保护管理成效。

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杂志上,题为: “Lowinput parks strategy can work: Dynamic profile of Mishmi Takins underconstraine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 Mt. Gaoligong, China”。

全文下载地址:low input park strategy can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