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十一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开放项目结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日期:2021-07-14

  撰稿:杨舒雅  摄影:靖恒烨  校对:沐远

  第十一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开放项目结题报告会于2021年7月3日在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召开。会议邀请了大理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晓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谈国新教授,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研究馆员,大理市中和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锡禄研究员,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李学龙研究馆员,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张云霞研究员等6位专家对开放项目结题报告进行评议。各开放项目负责人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院长张淑霞高级工程师主持。大理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晓巍教授致开幕词,他对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学术引领作用,以及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快速发展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对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提出的“和”多样性作了阐释,最后对在场的师生寄予“安其所,遂其生”的美好期望。开幕式上,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张云霞研究员将自己的专著《金姑的背影——大理绕三灵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赠予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由吕跃军副研究员代表研究院接受了捐赠。

 

 刘晓巍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之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首先由华中师范大学谈国新教授带来题为《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滇西北文化旅游开发》的报告。谈教授以“探讨”入题,对文化生态的定义进行分段式阐释,引出“文化生态学”的定义,然后在非遗原生态与现代化进程相冲突下提出对原生态非遗的保护,并对文化旅游开发,滇西北文化生态如何保护、发展,如何打造滇西北各民族文化IP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未来滇西北旅游的建设目标。

谈国新教授作报告

  接下来,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院长肖文研究员带来题为《“绕三灵”的起源与演化:基于人地耦合的文化生态研究》的报告。肖老师基于对“绕三灵”各方面认识的不一致性、“绕三灵”研究现状等,指出了目前对“绕三灵”研究的困境,并创新性地以文化生态学视角,以洱海水位变化对“绕三灵”这一文化聚落的塑造,以点、线、面的逻辑层次,探究了“绕三灵”的起源和变迁。最后,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绕三灵”研究,提出“绕三灵”是以白族为主的洱海周边人民适应环境变化的生态文明智慧,要以“绕三灵”的研究为抓手,形成文化生态学研究,在滇西北地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肖文研究员作报告

  开放项目结题报告在主旨报告后开始。报告包括滇西北传统手工艺技能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和保护情况调查、摩梭达巴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怒江地区少数民族月子习俗现状调查、民间传统坐月子习俗在公众号中的传播现状调查、民族健康文化对滇西北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滇西北水神信仰与水资源保护研究、洱海白族水文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变迁研究、阿侬语常用词数据库建设研究、大理白族本主崇拜地域差异及成因研究、刀具多样性与环境适应研究、滇西北民族村落与大学生合作倾向研究、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兰科植物集市贸易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等,共13项结题报告。专家组对结题报告进行了评议,建议对部分项目做进一步研究。

  结题报告结束后,召开了圆桌会议,对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圆桌会议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院长肖文研究员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谈国新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由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吕跃军副研究员发言,他介绍了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以及开放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对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以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今后研究方向之一。随后,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研究馆员介绍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并指出目前非遗研究水平偏低,主要做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作,理论研究不够,希望与大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加强对非遗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谈国新教授接着提出,研究工作要紧密结合地方政府的需求,并介绍了华中师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服务于大理的非遗保护。大理市中和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锡禄研究员指出,生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科研工作要为大理的绿色发展服务,同时,要把大理的历史文化名城做实。大理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晓巍教授建议,大理大学可以和大理州非遗中心合作开展一些标准研究,还应出版一批有影响的专著,特别是系列丛书,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李学龙研究馆员提出,要加强对非遗进行跟踪研究,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大理白族文化研究院张云霞研究员提出,要加强与大理州非遗中心合作,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既做大的项目,也做小的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孙传明博士、张文元博士以及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张淑霞副院长建议,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凝练一些方向,发布蓝皮书,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共享平台以及非遗保护指标体系。

  最后,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院长肖文研究员对圆桌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要服务于大理和迪庆两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建立文化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他指出,要基于习总书记对云南的定位,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并率先标准化。要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基于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最后形成点、线、面的旅游发展模式。

 

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