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候鸟迁徙通道类保护地该情归何处?

笃慎博达

东喜新文

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候鸟迁徙通道类保护地该情归何处?

2022年6月20日,以本院本科生罗以梦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部林业科学》杂志上。

背景卡片

background

 »

当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建设中,需要对原来的保护地重新“洗牌”,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归并整合成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者自然公园,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掌握各类保护地的生物资源本底资料。目前,大多高级别保护地(省级及以上)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较为充分,而低级别保护地(州级及以下)调查较为薄弱,这为保护地的整合带来挑战,亟需加快调查。

洱源罗坪鸟吊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迁徙候鸟为主的州级自然保护区,级别低、但属性独特,保护管理的重点与意义在于为中秋前后候鸟“保驾护航”。然而,除了大量候鸟外,保护区还有没有其他“好东西”呢?如果有,要怎么去融入新的保护地体系进行有效保护?

带着这些问题,东喜团队安装了10台红外相机进行“偷窥”,并进行了样线调查。

洱源鸟吊山保护区调查样线及红外相机放置 位点布局图

研究结果

research results

 »

结果发现除了候鸟外,该保护区还有72种鸟类,10种兽类。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这说明候鸟迁徙通道对其他生物类群起到了间接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伞护效应”价值。同时提示保护管理部门,除了候鸟外还得将这些“额外红利”好好保护起来!

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 监测部分照片

作者见解

the author views

 »

怎样保护呢?项目团队提出了如下建议:

(1)根据地理相邻性,把该保护地划入生态红线范围,与西罗平、黑虎山两个州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进入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丰富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其候鸟通道的生态作用。

(2)根据资源禀赋,也可以将上述三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洱源西湖风景名胜区整合成为以高山草甸为特色的自然公园,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如生态观光旅游,观鸟旅游等,可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收入或就业机会,解决靠畜牧业维生的问题;同时也要划定特定区域对候鸟和其他生物类群进行特别保护。

最后,小罗同学提醒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未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多多关注生物多样性知识吧!

END

 »

论文作者:

罗以梦(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胡昌平(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

黄光旭(云南雷雀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

张文(云南雷雀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

王荣兴(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杨士剑(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内容,敬请查阅原文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22.03.006

撰稿 | 罗以梦

审校 | 王荣兴

排版 | 王玉珍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