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发平 东喜玛拉雅2023年4月26日 21:32云南
食肉是生物的基本食性之一,肉食性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以大食小的老虎、狼、捕蝇草和猪笼草等。那么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以小食大的肉食性的微生物呢?
答案是必然的,以线虫为食的圆盘菌纲肉食性真菌就是肉食性微生物的典型代表,它们通过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各种特化结构来捕捉线虫,是线虫种群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这种以其它生物为食的生存策略通常是被认为真菌为了适应营养缺乏生境而进行的适应性演化。对其演化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它特化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规律,同时也是了解整个真菌演化史的关键一环。
化石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打开生命起源与演化之谜的钥匙。然而,与动植物相比,真菌个体通常很小,且没有坚硬的组织结构以形成化石并被人类发现。因此了解真菌的起源和进化非常困难的。幸运的是,2007年德国科学家Schmidt在Science上报道了来自于约1亿年前最古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肉食性真菌化石。然而由于在现代生态系统中还没有发现与此化石相似的物种,加之该真菌化石的形态结构过于奇特,因此该真菌化石的真实性和祖先位置均受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
令人兴奋的是,在对三江并流区的肉食性真菌开展大规模摸查的过程中,我们从来自于3600多份样品的8900多株肉食性菌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肉食性真菌物种,该物种的的形态特征与其它现代的肉食性真菌都不同,而与Schmidt等人发现的最早的肉食性真菌化石惊人的相似。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Schmidt等人发现的肉食性真菌确实存在,也为该化石的祖先位置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肉食性真菌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凸显出三江并流区域肉食性真菌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该研究目前已于2023年4月6日,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Fungi》 (JCR一区,中科院二区,IF5.7)上以Arthrobotrys blastospora sp. nov. (Orbiliomycetes): A Living Fossil Displaying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Mesozoic Carnivorous Fungi (芽殖节丛孢:保留白垩纪肉食性真菌形态特征的活化石)为题公开发表。
参考文献
[1]Schmidt, A.R.; Dorfelt, H.; Perrichot, V. Carnivorous Fungi from Cretaceous Amber. Science. 2007, 318, 1743.
[2]Schmidt AR, Dörfelt H, Perrichot V. Palaeoanellus dimorphus gen. et sp. nov. (Deuteromycotina): A Cretaceous predatory fungus. Am. J. Bot. 2008, 95, 1328-1334.
撰稿 | 周发平
审校 | 杨晓燕
排版 | 陆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