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9日15:00,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主办、大理大学观鸟协会和大理大学实践创新协会承办的“东喜观鸟讲堂——第2期苍洱燕归来”在腾讯会议上举行,本次线上讲座由张淑霞老师主持,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江天老师为我们带来有关“燕”的故事。
东喜观鸟讲堂第2期-苍洱燕归来董老师以古诗词为切入点带领我们走进“燕”的世界,首先介绍了燕的分类,让我们对燕有系统的了解,然后逐一从不同辨识特点为我们讲解“燕”。董老师从翅型、腰部、尾羽、胸腹、巢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燕,比如:我们可根据腰部是否有斑点、尾分叉深浅以及颜色深浅等特点来初步判断是哪一类燕,从而更加准确的辨识。在讲解过程中,董老师首先以精美的燕类图片结合不同燕子的特征带我们了解燕,这为我们辨识燕子提供了极大帮助。其次,董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燕的巢,不同种类的燕会使用不同的材料筑巢,这些巢的形状、位置以及巢的开口方向也都各有特点,这也是我们辨识它们的一大要点。最后,董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关于燕类观察、调查活动的一些现状与方法,有的燕子由于贴近人类生活的城市,因此有着许许多多来自人类活动的威胁,如筑巢时使用了人类的生活垃圾、废弃细线等,这些对燕子本身都存在着一定的威胁,许多燕子也因此而牺牲,同时,燕子在人类居住区筑巢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许多困扰,但人们大多还是愿意接受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与自己共同生活,并且去保护它们。对于燕子的调查方法,一是燕巢统计,统计正常使用的独立巢个数或是群巢巢口,独立巢可帮助我们估算成鸟与幼鸟的数量,一般3-6只幼鸟/巢,巢口较多的可观察巢内是否只有一对成鸟,从而进行估计,对于群巢,由于入巢迅速,且无法判断其内部是否相连,因此可下午接近傍晚时统计空中飞行的个体,二是对于空中飞行数量的估算,则可参考水鸟调查的计数方法进行定量画圈估算,然后根据圈内的密度进行适当的删减所定的数量。董老师给我们讲完“燕”的故事后,张淑霞老师进行了总结,张淑霞老师总结到,董老师为我们分享的精彩故事不仅让我们对燕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而且教给我们一些辨识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些野生动物们面临的威胁,因此我们更加应该保护身边的野生动物。东喜观鸟讲堂第2期圆满结束,期待董老师下一期的分享。
撰稿 | 顾庆
审校 | 张淑霞
排版 | 王玉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