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也会任性,特别在挖土的时候!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情况,全世界科研工作者都在挖土,
But,大家挖土的方法各式各样!
每一个线条代表一篇文献;红色线条代表其实施了分层采样,绿色节点代表其分层的位置。
这样会不会出问题呢?
为此,东喜的老师和同学们上场啦!
大家扛起小锄头,去云南大理的苍山上,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认真挖呀挖,每个样点都挖到了50 cm深,并且按照5 cm一层分了10层,把每层的微生物均做了分析。
神奇的结果出现啦!
土壤样品采集的总深度和土层都对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影响尤其明显,如果只采集35 cm的深度,能发现的微生物丰富度只有采集50 cm深度时的80%。
而且,不同采样深度及不同土层所得土壤微生物海拔格局也不一样,其中浅层格局最为明显。此外,不同采样深度和不同土层在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所以,佘老师提醒大家,“挖土要认真,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分层,最好采集到35 cm以上的深度;丐版的呢也得要25 cm,加强版可以增加到35 cm,当然,50 cm最上乘。”
欲知详情,请点击: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3.e02679。
撰稿 | 祁福良、杨舒雅
审校 | 佘容、杨晓燕
排版 | 符欣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