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六届东喜玛拉雅论坛圆满闭幕

饶婷婷 安睿 东喜玛拉雅2024年7月24日 09:16云南

2024年7月23日,第四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六届东喜玛拉雅论坛在云南大理大理大学古城校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大理大学主办,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及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共同承办,为期3天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学科研工作者、教师及学生共计200余名代表参加。
本次会议以“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分享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交流前沿思想。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全球变化与高寒生态系统”、“高寒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中,共有25名专家学者就“和多样性”、全球物种分布、高寒地区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与机制、推动高寒生态研究的新技术、维持高寒生态系统稳定、野生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
会议同期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和墙报分享,共有27名研究生做了研究进展报告,另有18位同学展示了学术墙报。研究生论坛和墙报分享主题涉及高寒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高寒草地退化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同学们讨论热烈,交流充分,高寒生态专委会秘书处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报告和海报进行了评优。
会议举办了期刊发展论坛,共有15家刊物进行分享交流,分别是Plant Diversity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冰川冻土》、《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Wiley出版社、Grassland research、 《草业科学》、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生物多样性》、《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期刊发展论坛召开前,各个期刊的编辑部为大理大学赠送样刊,供大理大学师生阅读和学习,以促进学术传播。
各期刊编辑为大理大学捐赠样刊
会议期间,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召开专委会圆桌会议,共商高寒专委会的发展规划,梁尔源主任建议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响应策略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等关键领域,为更好地保护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高寒区提供科学支撑。专委会还就下届会议地点和主题等进行了讨论。
秘书长作大会总结
会议闭幕式上,高寒生态专委会秘书长孙建携秘书处成员、高寒专委会委员以及期刊编辑为研究生论坛和墙报分享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相应奖项。
会议最后秘书长做了大会总结,对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在会议保障、志愿者服务和日程安排过程中辛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期望高寒专委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发挥期刊与学者、读者交流的桥梁作用。最后希望与会学者们积极合作开展高寒区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多样保护相关工作,为高寒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大理大学黄志旁研究员和高寒生态专委会副秘书长王金牛为优秀报告获得者颁奖
高寒生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周华坤与秘书长孙建为优秀海报获得者颁奖
高寒生态专委会部分成员合影
大理大学是一所教学科研型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学科的建设,致力于服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广大科学工作者从多学科视角,深入阐释生态文明理念,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此,大理大学正谋划建立交叉科学中心,专注东喜玛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发展研究,服务中国西南安全屏障的建设。在此,高寒生态专委会各位专家期待未来交叉科学中心能顺利建设和发展,为高寒生态专委会提供合作平台和交流的机会。
会议举办地点云南大理的自然风光独特和文化底蕴深厚,与会代表们既能充分交流思路又能领略大理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期望各位参会代表常来大理,常来理大。

特别鸣谢: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为会议提供物资支持、会议承办单位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精细筹备和周到服务、会议50余名志愿者为会议顺利召开的辛勤付出。

撰稿 | 饶婷婷 安睿

摄影 | 东喜人

审校 | 高寒生态专委会秘书处

END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