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理 大 学 东 喜 玛 拉 雅 研 究 院 2025 年 第 二 期 读 书 分 享 会 暨 实 创 交 流 会 圆 满 结 束

2025年3月16日14:00,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于S3-50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年度第二期读书分享会暨实创交流会。会议由谭坤老师主持,聚焦“如何将文章投至目标期刊”主题展开。
首先,叶宇涵(线上参会)分享了题为Predicting catchment suitability for biodiversity at national scales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流域尺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整合环境因子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为物种保护与入侵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程依婷做分享
随后,程依婷分享了题为Matrix condition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species extinction risk的报告。其研究指出,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及基质条件比栖息地面积更能预测物种灭绝风险,强调改善基质条件对缓解生物多样性威胁的关键作用。

杨舒雅做分享

接着,杨舒雅分享了题为Meta-Analysis of Attitudes toward Damage-Causing Mammalian Wildlife的报告。该研究通过元分析,聚焦人们对造成损害的哺乳动物的态度。结果显示,大象获得的积极态度显著高于食肉动物,且城市居民态度更为包容。研究揭示了文化、宗教等因素对公众态度的影响,为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了依据。

靖恒烨做分享

之后,靖恒烨分享了题为Latitudinal patterns in stabilizing density dependence of forest communities的报告。研究通过分析23个森林样地数据,发现同种负密度依赖性(CNDD)在热带与温带森林中普遍存在,但热带稀有物种的CNDD效应更强。成果为森林生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谭坤老师做分享

最后,谭坤老师分享了题为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used by humans的报告。研究通过整合12个数据库确定了35,687种被利用植物,指出热带地区利用植物多样性最高,同时呼吁加强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

会议尾声,肖老师分享了文献阅读技巧,提出“三个三分之一”法则:三分之一时间梳理核心内容,三分之一时间剖析研究方法,三分之一时间总结收获,引导大家高效汲取文献价值。

撰稿 | 林俊杰

拍摄 | 郭   冰

审校 | 谭   坤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