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玛拉雅
2024年11月17日下午2点,大理大学实践创新群在S3-507会议室举行了2024年度第九期学术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本科生刘明双、蔡华文和罗朝洋带来他们的精彩分享。
首先,刘明双分享了题为《捕食线虫真菌与细菌、线虫间的奇妙互作关系》的课题进展报告,本报告以捕食线虫真菌与细菌、线虫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出建立一种可观测模型解决这种复杂的关系。以往在实验室的工作中,引入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脱离实验室,会出现生防效果在田间试验比不上在实验室试验的情况,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很重要,这也为线虫的生防提供新的思路。
随后,蔡华文为我们带来了为题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及优势物种活动节律分析》的报告。他表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滇中的生态屏障,掌握区域内野生动物本底资料有助于评估保护价值,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日活动节律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是重要的生态行为特征,分析其活动节律有助于揭示动物与其栖息生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域物种共存机制,并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紧接着,罗朝洋为我们带来题为《Insight into body size evolution in Aves:Based on some body-size-related genes》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他带来不同体型鸟类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揭示了不同谱系类别鸟类分子水平上差异的进化格局,以及在鸟类体型差异性进化模式背后趋同的演化路线。第二个故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被东喜院开除并重新加入的经历。展示了他被开除期间的心路变化,并深刻剖析被开除的原因。过程中罗朝洋同学展示了步入笃定,初心不悔,敞开心扉接受导师的过程,在肖文老师和沐远老师引导下蜕变,同时向我们传达了“笃慎”的实创精神。
在学术交流会临近尾声之时,杨晓燕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杨老师强调,大家应当积极且努力地投入到科研竞赛的准备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技巧与方法,并且善于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同时,杨老师针对许多新想法未能实现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让同学思考,寻找背后的原因,这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科研进程并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乘风破浪 · 砥砺前行
撰 稿| 张承瑶
审 校|谭坤
拍 摄|任世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