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东喜院)迎来建院18周年重要里程碑,以“十八而砺,和创未来”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融合学术传承与青春仪式的纪念活动。活动由座谈会和第十七届创新创业颁奖两部分组成。中国流域生态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庆华研究员、原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教授、大理大学科技处处长李丽娟教授、董晓东教授、杨毅梅教授、李继红高级实验师、陈玲高级实验师等众多关心东喜院发展与成长的专家、领导作为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曾经在东喜院工作的职工(任国鹏、刘硕然老师)和学习的同学们(杨寅、王浩瀚、郭龙洁、赵超、冯军娟、张发、黄帅义等)都专程赶来现场参加,很多不能来到现场的师生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8时30分,座谈会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三教507会议室顺利举行。首先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李延鹏回顾了研究院18年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东喜团队践行初心阶段性成果,东喜师生通过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打造了东喜品牌,创立了生态学学科群、推动了交叉学科平台建立、创新了人才培养体系。而后段利华教授和东喜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蔡庆华研究员先后致辞,他们共同寄语东喜院,立足滇西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打造“和多样性”创新范式,深耕流域生态学研究,为生态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喜智慧。
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回顾初心-展望未来”展开热烈交流。肖文院长以“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发言,勉励年轻职工要秉承东喜院建院的初心,真心实意走在践行的路上,推动东喜院迈向新高度。
会议的第二段议程第十七届东喜玛拉雅创新创业奖颁奖典礼在第三教学楼附楼F03报告厅举行。本届典礼共表彰了在科研、管理及创新创业等领域表现突出的22名学生。由在场的老师们和特邀嘉宾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奖。典礼上,本科生代表彭璐璐和研究生代表穆云飞分别发表获奖感言。他们结合自身在实创的成长历程与收获,畅谈了收获与体会,并鼓励同学们要坚守初心,不畏艰难,付出终有回报,以实际行动践行东喜精神。
医学专业本科生彭璐璐作为本科生代表分享了她的科研成长心得。这位曾默默鼓掌的旁观者,站上讲台,讲述了自己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历程。2022年10月加入实创后,经历了科研新人的典型挑战:从最初的自我怀疑到最终突破自我。她坦言,科研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内心的犹豫与恐惧——不断质疑项目的可行性,拖延沟通进度,甚至因情绪化而影响研究效率。然而,在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团队支持下,她逐渐学会了“放下自我”:主动寻求指导、积极沟通进展、勇敢面对失败,最终发表一篇SCI二区文章。这段经历让彭璐璐深刻体会到:科研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智的磨砺。她鼓励后来者:“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带你走出雨季的不是伞,而是不惧泥泞的自己”。这份感悟,正是东喜实践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
后记:东喜院成立于2007年,源于中国的第一个保护生物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保护生物学中心),长期致力于流域视角下东喜玛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研究,同时培养实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才。18载光阴,东喜院从最初的3人团队发展为区域重要的、特色跨学科研究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东喜院将始终秉持“笃慎博达”的理念,继续致力于理论突破与应用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喜智慧,以昂扬奋进的青春之姿,续写更加璀璨的明天!
撰稿 | 安 睿
审校 | 李延鹏
排版 | 李秋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