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新文——检验种面积关系中的资源假说:灭绝不能单独起效
2022年10月09日,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邓巍为第一作者,题为“Testing the resource hypothesis of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extinction cannot work alone”的研究论文发表在microorganisms杂志上。
种面积关系(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SAR)描述了物种数量与生境面积的正相关关系,其形成机制对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应用都至关重要。资源假说提出,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丰富的资源将降低灭绝率并形成SAR,但自其起源以来,这一假说尚未得到验证。不可能用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来量化资源和灭绝率,也无法排除面积本身、栖息地多样性、扩散和生物多样性历史背景的影响,这使得资源假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难以证实。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创建了两套资源和体积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微生物微宇宙实验系统。连续30天,11个时间点的157个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更多资源并不能塑造更高的微生物种群密度;微宇宙体系中灭绝率与资源或体积均未出现负相关关系;无论是资源总量与微宇宙体积呈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实验组均未出现显著的SAR;资源也并未改变微生物互作网络的结构和复杂度。有研究者认为生境资源总量越多将吸引更多昆虫个体迁入。本实验中,完全独立密闭的微宇宙体系排除了扩散的作用,因此若资源集中假说确实能够塑造SAR则扩散才是其主要机制。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从物种形成、扩散和灭绝的角度逐一验证SAR的形成机制。本研究是该系列研究的一次尝试,相关发现将陆续呈现,敬请关注。